各学院: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六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教办高〔2025〕90号)文件精神,我校拟于近期举办第六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教师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参赛对象应满足以下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无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无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近 5 学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2.普通本科高校(含军队院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 5 年须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 2 轮及以上。
3.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应包括 1 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 3 名团队教师。
4.鼓励高职称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参赛。各学院教研室主任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原英才计划获得者,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以个人身份或团队主讲教师身份参赛的,不受学校申报名额限制。
5.鼓励青年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培养期内的省青年骨干教师,在国赛中获得名次的,视为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科研奖励,在考核时予以认定。
6.每名教师、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小组的比赛。
7.已获得往届大赛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上届大赛国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二、比赛分组
大赛类比国赛形式,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分组,设新工科组、新医科组、新农科组、新文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 7 个大组;结合我省工作安排,另设实验教学组、外语教学组、体育教学组 组,共 10 个大组(以下简称第 1—10 组)。比赛具体安排和要求查看附件1。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赛程安排
校级初赛(四月中旬)省级复赛(五月中旬)。
五、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申报书
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3—1,提交后原则上不得修改。
(2)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 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 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PDF 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由所在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 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 2 年及以上。
(5)注意事项
参赛教师(团队)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
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团队)姓名、所在高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以上所有材料无需登录教育厅比赛官网上传,只需提供相关材料于4月3日前到图书馆610,纸质版院长签字盖章,只接受学院单位报名。
教务处
2025年3月31日